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以东,巴布亚湾与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域,太平洋珊瑚海西部,绵延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的大陆架上,北面从托雷斯海峡起,向南直到弗雷泽岛附近,沿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线绵延2000余千米,东西宽20-240千米。
大堡礁由3000个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珊瑚岛、沙洲和泻湖组成,蔚为奇观。这个世界上景色最美、规模最大的珊瑚礁群,总面积达20.7万Km²(另一资料:总面积达8万Km²)。它北部排列呈链状,宽16至20公里;南部散布面宽达240公里。 北起托雷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的大堡礁,长达2000余公里。其宽度由北部不足2公里,向南展宽至150公里以上,由大约2900多个大小岛礁组成,总面积达20.7万平方公里。大堡礁退潮时,约有8万公里的礁体露出水面,而涨潮时,大部分礁体被海水掩盖,只剩下600多个岛礁忽隐忽现。
大堡礁水域共约有大小岛屿630多个,其中以绿岛、丹客岛、磁石岛、海伦岛、林德曼岛、哈米顿岛、蜥蜴岛、芬瑟岛等较为有名。大堡礁的一部分岛屿,其实是淹在海中的山脉顶峰。俯瞰大堡礁,犹如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绽放的碧绿的宝石一般。这些各有特色的岛屿现都已开辟为旅游区,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游客。
大堡礁形成于中新世时期,距今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它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它是上次冰河时期后,海面上升到现在位置之后一万年来形成的。
大堡礁堪称地球上最美的“装饰品”,像一颗闪着天蓝、靛蓝、蔚蓝和纯白色光芒的明珠,即使在月球上远望也清晰可见。但颇令人费解是,当初首次目睹大堡礁的欧洲人未以丰富的词汇来描述它的美丽,这些欧洲人大部分是海员,可能他们脑子里想的是其他事情而忽略了大自然的美景。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在昆士兰北端受到暴风雨袭击,驶过托雷斯海峡(此海峡以他的姓氏命名)到过这里。1770年,英国船“努力”号在礁石和大陆之间搁浅,撞了个大洞,船长库克曾滞留于此。1789年布莱船长率领“邦提”号上忠于他的船员驶过激流翻滚的礁石来到了平静的水面。
“努力”号船上的植物学家班克斯看到大堡礁时惊讶不已。船修好后,他写道:“我们刚刚经过的这片礁石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从未见过的,但在这儿见到了,这是一堵珊瑚墙,矗立在这深不可测的海洋里。”班克斯看到的大堡礁的“珊瑚墙”,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体。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其平衡也最脆弱。如在某方面受到威胁,对整个系统将是一种灾难。大堡礁禁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当21世纪来临之际,最大的危险却来自现代的人类,土著在此渔猎已数个世纪,但是没有对大堡礁造成破坏。20世纪,由于开采鸟粪,大量捕鱼捕鲸进行大规模的海参贸易和捕捞珠母等,已经使大堡礁伤痕累累。
大堡礁由400多种绚丽多彩的珊瑚组成,造型千姿百态,堡礁大部分没入水中,低潮时略露礁顶。从上空俯瞰,礁岛宛如一棵棵碧绿的翡翠,熠熠生辉,而若隐若现的礁顶如艳丽花朵,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怒放。
这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活珊瑚,它的分泌物和其他的一些物质构成了今天的珊瑚礁。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珊瑚虫最早出现在约4.7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中期。珊瑚虫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的水域里,水质必须洁净。澳大利亚东北岸外大陆架海域具备珊瑚虫繁衍生息的条件。珊瑚虫以浮游生物为食,营集体生活。珊瑚虫常常分泌出一种碳性物质,这种物质与珊瑚虫石灰质的骨骼及单细胞藻类的残骸混合、堆积,形成礁区。它们有的在水面以下,有的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珊瑚群就是海岛。第一代珊瑚虫死后留下遗骸,新一代继续发育繁衍,向高处和两旁发展。如此日积月累,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骸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逐渐堆积成巨大的珊瑚礁体。
在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有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开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红梅;有的浑圆似蘑菇,有的纤细如鹿茸;有的白如飞霜,有的绿似翡翠;有的像灵芝……未可名状,形成一幅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天然艺术图画。
珊瑚群平时大部分隐在水中,只有低潮时略露礁顶。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灵芝形、荷叶形、海草形在海底扩展美丽的身躯。这里分布有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约有350种珊瑚虫与水母有亲缘关系,每个珊瑚虫的嘴周围长着一圈触须,从海水中吸取碳酸钙,变成石灰质的外壳,无数外壳累积起来便成为珊瑚礁。
珊瑚虫与一种叫做虫黄藻的微生物共生于石灰质外壳中,虫黄藻会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珊瑚虫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氧,向虫黄藻提供硝酸盐和其他排出物。所以,珊瑚礁只能在有阳光的地方生长,即海水清澈且深度不超过40米处。
在游客眼中,珊瑚礁美丽和安详,其实里边经常发生争夺食物和空间的搏斗。珊瑚分为软珊瑚和硬珊瑚(能建造珊瑚礁)两大类,形态各异,大小不同。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很结实,可以禁得住浪涛冲击,有的则只能生活在最平静的水域。有些比其邻居生长得快,以便遮掩邻居抢夺阳光。有些会用含毒的触须,或向水里施放致命化学物质,清除其领域内的对手。
此外还有吃珊瑚的动物,例如能吃珊瑚的鹦嘴鱼和刺冠海星。这种海星往往把腹腔吐出来贴在珊瑚礁上把它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数量会周期性地剧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得一干二净。海洋风暴和旋风也不断破坏和侵蚀珊瑚礁。
白天在珊瑚礁阴影下的水中一片沉寂但夜晚各种动物都纷纷出来活动。珊瑚虫在夜间觅食,伸出彩色缤纷的触须捕食浮游微生物。无数珊瑚虫的触须一齐伸展,宛如鲜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触须,否则会遮住虫黄藻需要的阳光。
在春季某些宁静的夜晚,会出现最壮观的情景。沿着大堡礁,不知受何种化学物质或光线的诱发,所有珊瑚虫会一齐放出一片片橙、红、蓝、绿色的卵子和精子,漂浮到水面,使海水呈现鲜艳的颜色。然后卵子和精子混杂在一起,产生出幼珊瑚虫,随潮汐四散游开,寻找合适的空地建造新的珊瑚礁。软、硬珊瑚都有多种,软珊瑚的组织中含石灰质晶体但不形成外壳,硬珊瑚则形成外壳。
珊瑚礁不断生长,新珊瑚礁露出水面,很快就盖上一层白沙,上面长起植物。这些最先在珊瑚礁上生长的植物,繁殖速度十分惊人。它们结出的耐盐果实可以在水上漂浮数月,漂到适合的地方,发芽生根,为其他植物的生长铺平道路。鸟类为珊瑚礁上植物的生长作出重要贡献,它们把植物的种子散布在礁上,其粪便则使礁石上的土壤肥沃。海鸥喜欢吃龙葵属的浆果,把其种子散布在岛上。黑燕鸥常在腺果藤树上筑巢,其黏性种子往往附在黑燕鸥的翅膀上传播。
心形岛是澳大利亚的著名风景点大堡礁的一奇特景观,也是在大堡礁我们应该必看的景点之一,在空中俯瞰,它是一个天然的心形,再加上大堡礁本身很好看的水色,景色更是美轮美奂。
心形岛,位于澳大利亚,是大堡礁的一部分。形如其名,如果说这是上帝的作品,那么似乎可以说,原来上帝也是愿意把这里当作心灵的栖息之地的。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连同藻类、贝壳等海洋生物残骸胶结在一起,堆积成了一个个珊瑚礁体。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园,也是人类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园。
1、12岁以下禁止水肺深潜、海底漫步和海底摩托。
2、深潜前必须要填写医疗健康表以确定你的健康情况适合深潜。
3、深潜前会进行培训,讲一些简单的交流手势和水下注意事项。
4、听从教练的安排和指导,不要单独深潜。
5、一天单次深潜后,建议12小时内不要高空飞行;一天多次深潜后,24小时内不要高空飞行。
6、晕船的游客需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携带晕船药。
7、建议携带帽子、沙滩毛巾、防晒油、泳衣、舒适便鞋、照相机、支付饮品的现金和支付自费活动及购物的信用卡。